【48812】“江南缫丝”喀斯特深山扎根记

发布时间: 2024-08-11 10:14:07 作者:案例展示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勺窝镇务井村桑蚕会集饲养点(7月21日拍照)。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在她的回忆中,壁立千仞、遍及山石的贵州喀斯特山区,桑树更多是零散“装点”农家小院的“护院树”:夏天“撑起”阴凉,秋日紫果满枝。

  现在,这个“生疏”工业却成了罗幺妹甚至更多贵州纳雍县勺窝镇老百姓越来越了解的致富工业。

  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勺窝镇,纳雍县瑞慧桑蚕饲养开展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蒸煮蚕茧(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邓瑞式的“纳雍县瑞慧桑蚕饲养开展有限责任公司”就建在这儿。这处于风口,尽管正午日头正盛,不时吹来的微弱山风仍是让人想裹紧领口。

  走进蚕虫饲养区的板房,恒温恒湿设备却营建着令人舒爽的环境。眼前钢架搭起的蚕床上,白白肉肉的“四龄蚕”正吃着新鲜的桑树叶,宣布窸窸窣窣的动静。

  “还有两天左右,这批蚕就要吐丝结茧了。这是公司自主培育的新品种,已是第2个实验周期了。假如吐丝质量安稳,就可以推行饲养。”邓瑞式边介绍边投喂蚕虫。

  不远处的蚕丝加工区内,是另一番热气翻滚的场景。用沸水蒸煮后,包裹着蚕虫的“鲜茧”完成了蚕与茧别离,再通过抽丝、烘干等一系列工序,洁白莹亮、轻浮柔软的丝线就成型了。

  原本在江南沿海地区才有的“缫丝”场景,现在正在贵州乌蒙山区“演出”,构成带动深度贫穷的纳雍县脱贫致富的新工业。

  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勺窝镇,纳雍县瑞慧桑蚕饲养开展有限责任公司担任人在检查桑蚕饲养状况(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2019年3月,在勺窝镇从事煤炭运营的邓瑞式正式“跨界”种桑养蚕。他的转型也让人看到了贫穷山区工业高质量开展的机会与应战。

  一直以来,喀斯特山区大众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资源怎么样转化?这一年多来,在政府支持下,带着乡民种桑养蚕,无疑是勺窝镇干部们与邓瑞式一同测验破解贫穷山区工业高质量开展难题的探究。

  种玉米、种马铃薯,尽管收入不多,但老百姓了解,干起来心里结壮。而“18天见现钱”的种桑养蚕,终究能不精干,大众心里充满了疑问。

  “人又不能吃桑树叶,把土地流转了,吃饭怎么办?”“从没养过蚕,怎么弄?”“养蚕卖给谁?价钱多少?”……

  真抓实干才干消除疑虑,邓瑞式和干部们决议“做给大众看,带着大众干”:演示栽培桑树、手把手训练农民技能员、带着乡民外出观摩学习……

  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勺窝镇,纳雍县瑞慧桑蚕饲养开展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收买蚕茧(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成效“马到成功”,2019年,勺窝镇演示栽培了3400亩桑树,并在年末完成出茧产丝。现在,全镇桑蚕栽培培育面积已达到1.6万余亩。当地还以村级合作社会集饲养和农户居家散养等形式推行,直接带动桑蚕饲养400多人,直接辐射带动乡民上千人。

  “现在全镇13个村都建立了桑蚕饲养基地,公司出资兴修基础设施,遴派技能员参与办理。”邓瑞式说,无论是合作社仍是散户,公司一概免费供给蚕种、技能服务,并保底收买鲜茧。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勺窝镇务井村栽种着连片的桑树(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

  种桑养蚕从采摘桑叶、饲养办理等,每个工序都有务工需求,这给乡民们供给了不少就业机会。现在,像罗幺妹相同热心参与桑蚕饲养的乡民渐渐的变多,其间不少是贫穷户。

  “我在公司每个月有5000元左右收入,还学习了不少饲养技能。”罗幺妹说。

  从生疏到了解,乡民们逐步接受了种桑养蚕。在邓瑞式眼中,从起步到兴隆,扎根贵州喀斯特山区的“江南缫丝”工业还有十分长的路要走。

  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勺窝镇拍照的纳雍县瑞慧桑蚕饲养开展有限责任公司桑蚕饲养基地(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骆飞 摄